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裳潮汕音,以及裳潮优选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新发现之饶宗颐最早的几首诗
许习文
文史学者、书画家饶宗颐也是一位早慧的诗人,他的诗词创作成就在他广阔的学术领域中尤为突出,在近现代诗坛影响深远。据资料记载,他十二岁开始学习作诗,才思敏捷。但“旋作旋弃”。其少年时期的作品据说曾辑为《弱冠集》与《凤顶集》,但今二集俱不可见。故其三十岁之前的诗词作品存世极少。据研究者考证,目前饶宗颐存世最早的作品是1934年11月发表于中山大学《文学杂志》第十一期上的《优昙花》诗。
诗并序云:“优昙花,锡兰产,余家植二株,月夜花放,及晨而萎。家人伤之,因取荣悴无定之理,为诗以释其意焉:异域有奇卉,植兹园池旁。夜来孤月明,吐蕊白如霜。香气生寒水,素影含虚光。如何一夕凋,殂谢亦可伤。岂伊冰玉姿,无意狎群芳。遂尔离尘垢,冥然返大苍。大苍安可穷,天道邈无极。衰荣理则常,幻化终难测。千载未足修,转瞬讵为逼。达人解其会,保此恒安息。浊醪且自陶,聊以永兹夕”。
全诗感叹优昙花夜绽而晨萎,抒发了修短无恒、荣悴无定的人生哲理。味其诗意,也不无对父亲饶锷英年早逝的伤感。据说,此诗一出,使郡中耆宿为之惊叹,纷相唱和。饶宗颐也因之被称为“神童”。
《壬社月刊》第二期
最近,笔者因考证潮州民国时期的诗词社团——壬社资料,意外发现饶宗颐发表于《壬社月刊》第二、三期的三首诗,当是其目前所见最早的诗作。壬社成立于1932年,以岁次壬申,故名壬社。首任社长是饶宗颐的父亲饶锷。饶锷在壬社成立之时,专门写了《壬社序》。他在序中说:“乃近日邑子之能诗者,飆起云涌,其盛犹不减于曩时。于是辜君师陶、杨君光祖等以为不可不集思广益,遂纠同志发起为是社。爰于壬申元日觞集于蓴园之盟鸥榭,时来会者十六人。而余以园之主人,谬承推引,亦获躬与其盛。酒半酣群商名社,或以某名最宜,或以名当为某。而卒因社始于壬申,定名曰壬。”文章透露了以下信息:一是当时参加觞集的有十六人。二是因始于壬申故定名壬社。我们可以推定,当时参加觞集的这十六人,就是壬社的创始社员。这十六人的名单,除了主人饶锷外,还有序中所提到的辜师陶、杨光祖。这两人在当时潮汕诗坛上颇有影响。其他参加当日雅集的社员到目前未能确考,以致后来学界谈到此事时有多种说法并存。
《壬社月刊》第三期
壬社成立不久即在《新岭东日报》上刊行社刊,目前仅存的《壬社社刊》第二期和第三期的出版时间分别为1932年4月14日和1932年5月13日。从出版周期和刊名来看,应是每月一期。因为壬社的社员中,不少是报界中人,如吴子寿、吴君懋、刘幼芳等,即饶锷也曾经是《粤南报》的主笔,故有报纸版面发表社刊的便利条件。壬社成立后不久,饶锷便在这一年的6月遽尔下世,继任社长是石铭吾。其后《壬社月刊》的出版情况不详。
目前《壬社社刊》第一期遗憾未能寓目。但按照第二、三期社刊的体例来推测,第一期当刊有创社十六人名字。再从第二、三期社刊的作者来推测,除去第二、三期新加入的社员外,第一期社员当为:饶锷、辜师陶、杨光祖、石铭吾、王显诏、金天民、柯仲攀、邱汝滨、蔡儒兰、游惜馀、詹安泰、刘幼芳、刘曦岩、吴君懋、丘玉麟、张尚芳、林青萍、杜联棻、陈仲良、翁一鹤、饶宗颐等。以上这些人都是在第二、三期的《壬社社刊》上有发表作品者,理当视为社员。其中饶宗颐见之《壬社社刊》二期诗作两首,考之写作时间,为目前所见最早的诗作。而当日觞聚于饶氏蓴园之十六人者,在此名单中求之,虽不中亦不远矣。
1932年4月14日出版《壬社月刊》第二期分别刊载饶宗颐《登楼》《关山月》
在1932年4月14日出版的《壬社月刊》第二期上,刊登饶宗颐的两首古诗。其一为《登楼》:“披发登大荒,狂歌送夕阳。登高一长啸,云树两苍茫。层楼何崔巍,耸立凌穹苍。四野横山川,漠漠复泱泱。我来倚危阑,北望泪沾裳。安得生双翼,乘风飞扶桑。举起倚天剑,斫断仇人肠。”
其二为《关山月》,有序:“月下徘徊感及关东战事,因效唐人诗髓作关山月以寄兴:关城月色寒,沙场血未干。湖马十万骑,踏遍千重山。黑烟旗影没,长夜炮声残。兵败锦州城,倭囗迫东湾。丈夫祈战死,马革裹尸还。白山白如雪,磐血碧于菅。忍哉天边月,千载照人间。”由于当时排印条件,上诗偶有脱字,“倭”后脱一字,味其诗意当为“寇”字。
《登楼》一诗句法颇效汉魏诗风兼有曹子建五言诗味,《关山月》则仿唐人诗体,两诗慷慨激昂,对当时日本侵略者发起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充满了愤慨。发出了“安得生双翼,乘风飞扶桑。举起倚天剑,斫断仇人肠”的豪迈气概,其诗大声蹚跶,笔力高骞,很难想像出自于一名十五岁的少年之手。
壬社每期都有限定的社课,如《壬社月刊》第二期最后就附有这样的启事:“本社社友鉴:第三期课题限定韩江囗,体韵不拘。”原文“韩江”后脱一字,当是“楼”字。因此饶宗颐在1932年5月13日出版的《壬社月刊》第三期发表了《韩江楼》五律一首:
1932年5月13日出版的《壬社月刊》第三期刊载的饶宗颐《韩江楼》
“旧构动新日,楼新景亦新。眼前皆画稿,堞上有遊人。云断山浮白,雨添水涨春。苍茫烟树处,闻说是东津。”
诗中先切入韩江楼诗题,再写楼上望中所见,由近及远,由眼前可见之景再到苍茫不可见的闻说之景,层层推进,景深由有限渐入无穷,引人遐思。特别是颈联以作画之法写景,韩山云气生白与韩江春雨涨潮相映成趣,诗中有画,允为佳作。
饶宗颐发表于《壬社月刊》的这三首诗作,其发表时间比《优昙花》还早了两年多,当可认定其为饶宗颐目前所见最早的诗作。这三首诗作的发现,对于研究饶宗颐早年的诗词创作和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李梅
校对:刘威
汉服最佳搭配:油纸伞 原来寓意这么多!咱祖先的智慧
哈喽,大家好,我是热爱古风,喜爱汉服的夭夭戚~
作为汉服最佳搭配,也作为使用历史2000多年的雨具,油纸伞雅致天成,历久弥新,积淀并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文化 。虽然今天它更多地成为了一件复古的玩物,但是它的实用性与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有必要得到传承,在今天,对于它的功能性来说,油纸伞依旧是能够满足需要的一把雨具,还非常好看~ 作为汉服爱好者,你定不能少了一件这样的雨具哦~
那么在我国古代,油纸伞究竟有哪些文化内涵呢?
1.贵人庇护、早生贵子、人丁兴旺、五子登科。
“伞”的正体字是“傘”,含有相聚在一起的五个“人”字,代表多子、多福。自古寓意贵人庇护、早生贵子、人丁兴旺、五子登科。 今天看来,汉字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奇妙无穷的财富和遗产,最早的汉字是伏羲写的“八卦”,所谓“字符”,就是说字即是符,符即是字。字符对我们的人生、命运都会产生一定的诱导和影响。(要不,人们干嘛要绞尽脑汁地为孩子、公司起名呢)。所以,古老的油纸“傘”能够代表贵人庇护、早生贵子、人丁兴旺、五子登科是很有道理的。
2.伞形为圆,寓意美满、团圆。
油纸伞传统是嫁娶婚俗礼仪一项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喜娘会用红色油纸伞遮着新娘以作避邪。 油纸伞也是陪嫁妆奁中不可或缺的品。“纸”与“子”谐音,有“早生贵子”之意,“伞”字包含5个人字,寓意“多子多孙”。圆形的伞面则取其“圆满”之兆,象征婚姻圆满。
3.代表浪漫、坚贞的爱情,恩爱百年。
自古油纸伞下演绎了多少经典爱情:《白蛇传》中,许仙与白蛇在西湖断桥以伞为媒,同伞风雨,结下千古奇缘的佳话;油纸伞早已成为一种爱情符号;情侣之间以伞相赠,表达愿意呵护一生,不离不弃。
4.消灾辟邪、平安吉祥。
在中国民间,传说红色与桐油可以消灾、辟邪、驱鬼、镇宅,有红色的桐油的纸伞放在家中,当然可以平安吉祥了。潮汕一带和新加坡的客家汉人,常常会在墙角和房梁悬挂油纸伞以驱除晦气。
5.金榜题名、一帆风顺。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习俗,就是赴京赶考或做官上任,背上包袱里除书本外,一定会带一把油纸伞,即“包袱伞”或“保福伞”,预祝路途平安、高中状元。 当年毛主席去安源时,单人独行,身无长物,只带了一把油纸伞。现在很多地方,亲朋、家长、同学为学子买一把油纸伞,预祝高考成功。
6.竹报平安,节节高升。
伞骨为竹,竹报平安,节节高升。关于竹,古来就有很多好说法,中空正直、无私无邪;中国古人讲:“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报平安”等等。 “纵使千根骨,终归一点心” ,是人们对油纸伞的赞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亲友之间以油纸伞相赠,表示愿与对方心连心、共命运、风雨同舟。
7.表示地位显赫。
在我国很多地方,有用油纸伞祭祀祖辈先灵的习俗。习俗来源于中国古代皇帝打着黄盖伞,表示至尊无上。用油纸伞祭祀祖辈或亡灵,显示其在是阴间地位显赫,不受苦受难,可早日投胎转世。
8.高贵典雅。
油纸伞本身文化内涵丰富,文化气息浓厚,它雅致天成的美感,将中国女子温柔婉约的美丽韵致发挥得淋漓尽致。用油纸伞装饰装修,在灯光照射下,古典浪漫、高贵典雅。
9.悠久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雨伞的国家,而且,油纸伞的主要原材料:皮棉纸、桐油、竹等都是最早由中国人发明或发现使用的。 最早的雨伞是春秋时期鲁班的妻子云氏发明的。鲁班经常在野外干活,常被雨淋湿,云氏“劈竹为条,蒙以兽皮,收拢如棍,张开如盖”,这就是最早的雨伞。 东汉蔡伦发明纸以后,就出现了在纸上刷桐油用来防水的油纸伞。文人雅士亦会在上油之前题字绘画,使用至今已经2000年历史,“油+纸”的结合体现了我们祖先的智慧。
喜欢古风,喜欢汉服的话别忘了关注夭夭戚的穿搭说哟~
声明:本文文字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