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杂盐处置(咋眼一看)

发布时间: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杂盐处置,以及咋眼一看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煤化工行业遭遇难“盐”之隐

“项目投运两年多来,环保达标没问题,就是处理废水后剩下的杂盐让人头疼。杂盐已被界定为危废,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处置方法,为防止污染,我们只能划定专门地块进行堆填。但一年几万吨盐,长期堆着也不是办法呀!”西北某煤化工项目环保负责人向记者道“苦水”。

淘宝杂盐是煤化工项目运行中不可避免的副产物,也是影响项目废水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因产出量大、成分复杂,且含多种不可回用的杂质,本身就很难处置。就工艺而言,实现提纯、回用的“分盐”技术虽有突破,但成本过高,让一大批项目“望而生怯”。

记者从业内获悉,真正实现“分盐”的在运煤化工项目,数量现为个位数。随着国家对危废处置要求趋严,煤化工行业难“盐”之隐亟待根除。

文 | 朱妍

中国能源报记者

“最后一公里”环保难题

杂盐从何而来?这与煤化工项目高耗水的“天性”密不可分。一方面,运行用水本身含有盐分,排放的气化废水、冷凝水等,自然含有一定剂量的杂盐;另一方面,因添加催化剂、药剂等试剂,导致部分环节产生的高盐废水内含大量杂盐。

煤化工副产的杂盐,起先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博天环境设计总院院长俞彬告诉记者,2008年新型煤化工项目兴起时,还没有“零排放”概念,水处理达标后即可外排,不存在杂盐问题。“近几年,国家对环保的要求步步趋严,煤化工项目开始注重废水‘近零排放’,这是一个工艺流程长、技术难度大、系统较复杂的过程,任一单元出现问题都将影响效果。所以真正意义上的‘近零排放’,既包括废水回收再用环节,也要兼顾难以回用的高盐废水。”

2015年12月,原环保部印发的《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首先从政策层面予以明确,“应对高含盐废水采取有效处置措施,不得污染地下水、大气、土壤等”;无法资源化利用的副盐产品,暂时按危险废物进行管理。2016年后获得环评批复的煤化工项目,纷纷开始尝试杂盐资源化路线。

对此,石化联合会专委委员、环保专家刘志学指出,一些企业和地区为推动煤化工项目上马,提出所谓废水“零排放”方案,但从已投运的示范项目看,均存在废水水质差、运行系统不稳定、处理成本高等问题,结晶杂盐无序堆存,环境风险极大。“《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编制时已充分考虑到今后的技术进步空间,为分盐资源化留出技术通道。”在此基础上,部分企业率先尝试分盐结晶技术,让暂定为危废的结晶盐走上资源化路径。

可以说,如何真正实现资源化处置,是目前煤化工环保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技术难点多、制度待完善

杂盐处置难在多个方面。记者了解到,既有来自盐分本身的原因,也有现行技术、制度等外在难题。

产量大、成分杂——这是处置杂盐首先要面对的难题。“一个60万吨/年的煤制烯烃项目,年产盐量3-5万吨;一个40亿立方米/年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年产盐量5-8万吨。相当于每个煤化工项目,每年都有几万吨杂盐待处置。”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水处理平台总监熊日华举例称。因成分复杂,杂盐很难实现回收利用,“即便做到极致,也只能回用70%-80%,剩余部分仍属杂盐,目前还没有效处理办法。”

“为达到零排放,不少项目选择建设‘蒸发塘’,先让水分自然蒸发,再将剩余盐分储存。成本低、工艺简单,但也存在占地面积大、难以持久等弊端。有些企业管理松散,甚至造成渗漏等新问题。”俞彬介绍,蒸发塘后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结晶”技术,即通过浓缩、蒸馏等方式将杂盐以结晶的形式提取出来。

杂盐结晶后,将按要求堆填保存或进一步处理。熊日华表示,后者是指对杂盐中的氯化钠、硫酸钠进行提纯处理,形成可回用的工业盐,目前比较主流的做法称为“分盐结晶”。“然而,因后处理工艺比较复杂,技术上还不太成熟,且额外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目前还未实现工业化应用。”

此外,还有制度层面的缺失。上述煤化工项目环保负责人坦言,杂盐虽被界定为危废,但缺少明确的处置规范。“按什么标准处理、到底要不要提纯、回收后如何销售等一系列问题均未明确。由于没有真正针对煤化工行业的处置规范,只能暂时参考工业盐标准,但二者毕竟不一样,处理中难免有困惑。”

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是方向

摸清难点后,如何破解煤化工企业的难“盐”之隐?“现在讨论的处理方式,基本都是从末端入手。如果从源头考虑,开始就能减少盐的产生,将有效减轻后端治理的负担。”俞彬提出,与其花费大量精力财力处置盐,不如通过优化工艺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少加盐”,排放少自然少处理。

这一点得到了刘志学的赞同,前端应在满足工艺条件的情况下“少加盐”,同时做好上下游工艺衔接和沟通协调。“高盐水处理要筛选核心技术,在反复试验、验证的基础上优化集成,探索杂盐减量化的新途径。”同时,煤化工的废水处理涉及多个环节、多项技术。

一方面要重视全流程的优化衔接,对废水进行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减轻下游处理压力;另一方面,应系统考虑水的有效利用,引入水夹点理论,像用蒸汽一样用好水,提高重复利用率,将废水排放量降至最小。

熊日华的关注点,更多放在了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结晶盐品质及资源化率上。他表示,已经实现分盐结晶的煤化工项目,结晶盐资源化率多在50%-60%区间,若能将此效率提至80%以上,杂盐处置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也就是要弄清,每吨无机盐最后究竟能拿多少产品出来,产量越多,杂盐固废就越少,对环境潜在影响也就越低。”

另据了解,生态环境部近日也已将标准事宜提上日程——《煤化工副产氯化钠》《煤化工副产硫酸钠》两项征求意见稿,作为首批规范已进入专家论证阶段。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ID:cnenergy)

责编 | 闫志强

高盐废水利用需要算清三本经济账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北极星水处理网讯:分盐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高盐废水零排放的关键,2019年11月7日,在山东济南召开的高盐废水零排放与分盐产品资源化利用(乔发)论坛上,从经济学思维的视角达成共识,高盐废水要算好三本经济账,构建起运作模式,实现绿色生产转变和分盐产品资源化利用。

经济账一:收集与处理

高盐废水的收集和处理一般分为集中式处理与分质处理两种形式。在我国传统污水治理过程中,集中式处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并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某些废水通过与其他废水的混合实现了稀释甚至互相中和。但对于绝大多数高盐化工污水来说,由于其本身具有成分复杂、波动性大、毒性大等特点,因此集中收集、粗放式处理更多的时候反而会将这些特点进一步叠加强化,使得污水最终处理难度也进一步增大,同时治理费用畸高;因此,单纯的集中式处理难以满足社会的发展及环保要求;因此对于多流股的废水,一般需要根据各流股所含污染物质或盐分的不同,通过合理工艺设计,从源头进行合理分类、收集,这样以来不但可以降低废水的处理难度、降低运行成本,而且对水、盐及有机物的最终资源化利用是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中国环科院污染控制中心吴昌永主任提出,建立全过程控制技术思路,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要在“使用、产生-回收、处理-排放”的整个过程中不同环节实施有毒有机物减排,降低污染物减排成本。

经济账二:零排放与危废风险

随着国家对于环保要求的日益重视,在很多企业的环评报告中,高含盐废水的最终处理都描述为“零排放”或者“近零排放”。然而,对于"零排放"的理解,很多企业之前片面的认为只要将废水完全回收实现水的"零排放"就算是达到了废水的处理目的。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水虽然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资源化回收利用,但废水中的各种盐分大多数情况下却最终与其他有机物甚至有毒物质等浓缩后一起形成了更难处理的固体危废,而作为固体危废的这些物质,其高昂的处理费用甚至远超过了前工序废水处理的总运行成本,形成了压在企业头上的另一座大山。高盐废水固体盐的技术经济可行的处置路线较少,固体盐面临出路问题,山东省环科院检测与评估中心主任曹大勇认为,优化生产工艺,从源头降低盐量及混盐产生量,寻找替代工艺,从源头降低盐的产生量;寻找原料替代,尽量在未端只出一种盐,减少混盐的产生量。根据相关政策,确定副产盐的处置或利用途径,椐此选择合理的处理和精制工艺,确保环境安全,如副产盐仅是做为废物,采用填埋等处置手段处置,则不需要对副产盐进行精制、分盐;如综合利用或做产品,根据用途,则要进行分盐、精制。

经济账三:纯度与外排杂盐量的平衡

关于最终盐分的纯度与外排杂盐量的平衡问题,一般来讲,在工艺合理的条件下,要得到纯度更高的盐则意味着需要外排更多的杂盐母液,如果杂盐母液的处理成本及最终杂盐固体的处置成本过高,则意味着单纯提高盐产品纯度付出了更高的杂盐处理代价,因此分盐工艺是否合理从经济角度来讲并不是得到的盐的纯度越高越好,而是取一个相对合理的盐的纯度,尽量减少外排母液的处理量防止造成最终合计成本的增加。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李英冀指出,实现高含盐废水近零排放,做好分盐产品资源化利用,当前需要解决高盐废水技术瓶颈,降低高含盐废水处理费用。

原标题:高盐废水利用需要算清三本经济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环保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817,邮箱:,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